返回

你好,1978(全二册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三十章:道义是理想的亲兄弟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郭俐美就气得不行,说杜甫和杜长江一样,是扶不上墙的烂泥。又问杜沧海怎么不让家宝去当面点师。

    杜沧海说他现在还不知道家宝喜欢干什么,等家宝找到他喜欢的方向了,他一定尊重他的选择,因为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,才会满心欢喜地沉溺其中,也只有这样,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。

    郭俐美就哼哼地用鼻子大喘气表达她的嗤之以鼻。

    杜长江怕杜沧海下不来台,就在桌子底下踢郭俐美。

    当年为到底是让杜甫是上技校还是上大学,杜长江和郭俐美干了不下十架。依着郭俐美的意思,杜甫得上大学,哪怕是民营野鸡大学。不图别的,就图大学生这名好听。杜长江不让,说有次吃饭他和朋友聊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,被在企业干人事的朋友一语道破天机: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,那也得看是什么大学毕业的,985;211大学毕业的学生,毕业前在学校投投简历,就让企业抢光了,沦落到人才交流市场也找不到工作的,基本是末流或是野鸡大学毕业的学生,这些学生,虽然也号称是大学生,上大学的四年实际是拿着父母的血汗钱疯玩了四年,除了自以为是,什么本事也没学到,进了单位也是业务小白,又自恃是大学生,动辄还瞧不上别人,所以,这拨人莫说工作难找,找到工作也是单位里的刺儿头,干人事干久了,就摸着门道了,每次招聘看简历,都先看是什么学校毕业。最后,朋友说就这批人,真不如老老实实地去读职业学校,踏踏实实地学点技术傍身。

    和杜长江做了这么多年兄弟,这是第一次,能和杜长江心神合一,杜沧海很高兴,说起他想办职业学院的初衷,就是出去开会的时候,常听企业老总们怨声载道,有钱请不到有技术的工人,对企业发展,也是个制约。

    杜沧海凡事爱钻牛角尖,回家就琢磨,中国人口这么多,有技术的人都哪儿去了?

    就问薛歌。薛歌是做老师的,对中国家长的心理,摸得很透彻。就说现在的家长,就算不把人生下半辈子的希望押在孩子身上,攀比心也很重,都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十几岁时,就人生定型,长大后做吃技术饭的工人或者工匠,过着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人生。几乎所有家长,都梦想着孩子出人头地,做龙中龙、凤中凤,可现实又是残酷的,人生平庸是经常,精英毕竟少数。

    杜沧海说这不浪费生命么?就飞德国,飞日本,考察人家的职业教育,回来就向教育部打报告,申请职业学院,折腾了大半年,光北京跑了不下十几趟,职业学院审批下来了,又跟市里申请地,盖教学楼,几个亿投进去,自有资金不够,又贷了不少款,钱把杜沧海逼得紧手紧脚的,甚至把薛歌母亲替薛歌争取过来的两千万遗产也给投了进去。

    薛歌妈妈知道后,很不高兴。觉得杜沧海和薛歌,虽然有了孩子,也生活在一起,表面上看是一家人,可毕竟没领结婚证也没办婚礼。生怕薛歌头脑简单,被老谋深算的杜沧海诓了,就跑到办公室跟杜沧海吵,气不过,把杜沧海的手机摔了,晚上回家,薛歌见他手机屏碎了,问怎么了。杜沧海说不小心摔地上了。

    薛歌不信,因为了解杜沧海,做事谨慎,从不毛手毛脚,不管拿盘子拿碗,从来没失手的时候,怎么可能把手机掉地上?就打电话问杜长江,才知道她妈去办公室闹过了,就回家把她妈凶了一顿。

    这一顿凶,让薛歌妈更加铁定地认为,杜沧海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老谋深算,她去吵的时候,他不哼不哈地装好人,却指挥薛歌回家跟她闹!就跟三个儿子说了,不管他们的父亲是不是薛歌气死的,可他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薛歌往坑里掉,就不男人!

    虽然父亲活着的时候谁都想把父亲企业的控制权抓在手里,可这并不等于盼着父亲挂了,虽然在母亲的一哭二闹的威逼下,他们不得不从父亲的遗产里拿出了两千万给了薛歌,可薛歌竟一转手给了杜沧海,这让他们不能接受。

    在他们眼里,杜沧海对他们家犯下的罪恶,几乎是杀父之仇!弟兄三个,决定给杜沧海好看,让他把这沾着他们父亲血的两千万吐出来!

    职业学院已破土动工,杜沧海每天上午去工地转一圈,傍晚收工,再去看一趟。每当站在高处,俯瞰工地,杜沧海就觉得胸腔里,有股凝重的气息,起起伏伏地拱啊拱的,莫名就会激动,莫名眼睛就会潮湿。

    他也不知这是为什么,回家和薛歌说,薛歌说是家国一身的使命感吧。

    杜沧海想了想,觉得也是,他的理想是把学院办成百年老校,让每一个从学院走出去的学生,以自己是从这所学院走出的为骄傲,让相关行业的企业以能从这所学院里招到需要的人才而兴奋。当他在媒体上公布办学原则时,所有人都说杜沧海疯了,因为杜沧海的职业学院,不收学费,每一个来学习的学生,只要生活费自理就可。

    家里人也不干了,说杜沧海你是不想沽名钓誉出风头。

    杜沧海想了想,点头,说是的,因为他想在很多年很多年以后,让很多人一说起这座职业学院,就想起有个疯子一样的

第三十章:道义是理想的亲兄弟(3/9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